<track id="ylwts"><strike id="ylwts"><ol id="ylwts"></ol></strike></track>
      1. <p id="ylwts"><label id="ylwts"><menu id="ylwts"></menu></label></p><acronym id="ylwts"><label id="ylwts"></label></acronym>
        <acronym id="ylwts"><strong id="ylwts"><address id="ylwts"></address></strong></acronym>

          1. <acronym id="ylwts"><label id="ylwts"><menu id="ylwts"></menu></label></acronym>
          2. 手機版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山東政府

            德州市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德州市
            網站熱點:
            工作報告,市水利局,市情,市自然資源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3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22:01
            網站介紹:
            德州市政府門戶網站
            網站百科

            地理環境/德州市

            位置境域

            德州市位于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下游北側,東經115°45′—117°36′、北緯36°24′25″—38°0′32″之間。北以漳衛新河為界,與河北省滄州市為鄰;西以衛運河為界,與河北省衡水市毗連;西南與聊城市接壤;南隔黃河與濟南市相望;東臨濱州市。距首都北京320公里。境內東西寬200公里,南北長175公里,總面積10356平方公里,占山東省總面積的7.55%。

            地形

            德州市為黃河沖積平原,歷史上境內曾有兩次黃河大遷徙,上千次決口,造就了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形。由于泛道與流速所致,加之風力堆積之因素,形成了平原之中起伏不平,崗、坡、洼相間分布等特點。德州市地貌多象,大體可分三類:一是高地類,由河流、河床沉積而成,占土地總面積的34.3%;二是坡地類,由黃泛漫流沉積而成,占總土地面積的52.1%;三是洼地類,占13.6%。

            河流

            德州市跨省大河主要有黃河、衛運河、漳衛新河;跨市的骨干排澇河道有:徒駭河、德惠新河和馬頰河。以上河流除黃河外,均系海河流域南系。
            除上述跨省、市大河外,市內有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較大支流兩條:一是新趙牛河,位于禹城南部,齊河西部,屬徒駭河流域;二是六五河,位于陳公堤兩側,屬漳衛新河流域。300—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2條,其中徒駭河流域的有葦河、四新河、管氏河、老趙牛河和鄧金河,全部位于徒駭河之南;馬頰河流域的有篤馬河、宋家河、寧津河、躍進河;德惠新河流域的禹臨河、臨商河、躍進河。除以上主要支流外,還有流域面積100—300平方公里的支流53條,30—100平方公里的114條,基本形成了干支相通,流域相連,能排能調的河流水利系統。

            氣候

            德州市基本氣候特點是季風影響顯著,四季分明、冷熱干濕界限明顯,春季干旱多風回暖快,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少雪多干燥,具有顯著的大陸性氣候特征。光照資源豐富。日照時數長,光照強度大,且多集中在作物生長發育的前中期,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的進行,德州市年平均日照時數2592小時,日照率為60%,太陽總輻射量為124.8千卡/平方厘米。
            在時間分配上,尤以5、6月份*,月光照時數280小時,日均9小時,光輻射量可達15千卡/平方厘米。德州市年平均氣溫12.9℃。極端*氣溫43.4℃(1955年7月23日德城區),極端*氣溫-27℃(1958年1月15日德城區)。
            德州市平均無霜期長達208天,一般為3月29日到10月24日,各縣之間相差較大,武城縣最長為225天,東西相差近月余。
            德州市年平均降水量為547.5毫米,東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降水量的時間分配以7月最多,德州市平均降水量190毫米,1月最少只有3.5毫米。按季節分,春季占有12.8%,夏季高達67.7%,秋季占16.9%,冬季只占2.6%。

            人口和民族/德州市

            人口

            1949年全市人口400.43萬人;1964年人口普查398.85萬人;1982年人口普查為551.39萬人;1990年人口普查為506.81萬人;2000年人口普查為529.37萬人(濟陽、商河劃歸濟南市)。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556.82萬人,家庭戶162.38萬戶,男性281.87萬人,女性274.95萬人。地區分布:德城區41.88萬人;經濟技術開發區17.40萬人;運河經濟開發區8.68萬人;陵城區56.90萬人;寧津縣44.99萬人;慶云縣29.47萬人;臨邑縣51.11萬人;齊河縣60.20萬人;平原縣44.29萬人;夏津縣50.05萬人;武城縣37.61萬人;樂陵市65.24萬人;禹城市49.00萬人。
            2011年年末德州市戶籍總人口575.9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01.30萬人,非農業人口174.7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6.97萬人,出生率12.3‰;死亡人口3.22萬人,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長率6.6‰。截止2014年德州人口約650.82萬人。

            民族

            2012年,德州市是山東省散雜居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市。德州市有39個少數民族,人口共80369人,占德州市總人口的1.5%。其中,回族77963人,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3%。
            主要分布在德州市11個縣市區的46個鄉鎮,156個村居,其中純回族村67個,回族集聚村(50%以上)38個,雜散居村(50%以下)51個。少數民族超萬人的縣市區有3個:陵城區(山東省回族人口第二大縣)2.59萬人,臨邑縣1.42萬人,德城區1.09萬人;刈遴l1個(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鄉),少數民族超2000人的鄉、鎮、街道辦事處10個(陵城區宋家鎮、糜鎮、臨齊街道辦事處、臨邑縣臨邑鎮、臨南鎮、寧津縣長官鎮、德城區新湖街道辦事處、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鄉,齊河縣祝阿鎮和武城縣四女寺鎮)。

            歷史沿革/德州市

            德州在夏、商時為有鬲氏(鬲國)、有窮氏,系侯國。
            秦廢分封制改郡縣制后置鬲縣,至北齊廢鬲縣。漢置安德縣,后經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及民國時期,又先后設置廣川、長河、將陵、陵州、陵縣、德縣。自秦至今2200余年,德州已六易其治所,各時期地域大小不一。
            德州夏商時隸屬兗州,西周以及春秋時期屬齊國。戰國時分屬齊、趙二國。
            秦分屬齊郡、鉅鹿郡、清河郡、上谷郡。
            漢分屬青州平原郡、濟南郡、冀州清河郡、幽州渤?。
            三國時屬魏。西晉時分屬平原國、清河國、樂陵國、樂安國、濟南郡。
            南北朝時期分屬安德郡、清河郡、平原郡、樂陵郡。
            隋代分屬兗州平原郡、渤?、冀州清河郡、青州齊郡。
            唐代分屬河北道德州、貝州、棣州、齊州。北宋分屬河北東路、右京東東路。金時分屬山東西路、東路、河北東路、大名府路。
            元屬燕南河北道、中書省河間路、濟南路。明屬山東布政使司濟南府、東昌府、京師河間府。
            清分屬山東濟南府、武定府、直隸天津府、河間府。
            民國初期分屬山東省濟南道、東臨道、武定道、直隸省津海道。1928年分別直屬山東、河北省政府?谷諔馉帟r期津浦鐵路以東各縣分屬*共產黨領導的冀魯邊區、河北區一、二、三專區,津浦鐵路以西各縣先后屬冀南、運東六專區及滄南專區,齊(齊河)、禹(禹城)部分屬冀魯豫一、四專區。解放戰爭時期至1949年分屬渤海區二專區、濼北、滄南專區和冀南二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5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當年批準設立德州專區(德州專員公署),系由原渤海區的滄南、濼北兩專區合并而成。當時轄吳橋、東光、南皮、慶云、寧津、鹽山、樂陵、商河、臨邑、濟陽、德平、德縣、平原、禹城、齊河、陵縣及德州市17個縣(市)。
            1952年10月,將1950年劃歸河北省的恩縣、武城、夏津劃回德州地區。同時將原屬河北省的吳橋、東光、南皮、慶云、寧津、鹽山6個縣劃回河北省。并撤銷陵縣劃歸德縣。
            1956年至1961年,德州專區撤銷,并入聊城專區,將樂陵、臨邑、商河、濟陽劃歸惠民地區,齊河、平原、禹城、夏津、武城、德州市、德縣劃歸聊城地區。同時,撤銷德平縣,分別劃歸臨邑、德縣、商河、樂陵;撤銷恩縣,分別劃歸平原、武城、夏津。1961年7月恢復德州專區,又將1956年劃歸惠民地區的樂陵、臨邑、商河、濟陽和劃歸聊城地區的齊河、平原、夏津、武城、禹城、陵縣(1961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改德縣為陵縣)、德州市劃回本區。共轄11個縣(市)。
            1964年12月將原屬河北省的寧津縣和慶云縣劃德州專區管轄。
            1967年德州專區更名德州地區(德州地區行政公署)。轄德州市、樂陵市、禹城市、臨邑縣、平原縣、夏津縣、武城縣、慶云縣、寧津縣津縣、陵縣、齊河縣、濟陽縣、商河縣13縣(市)。
            1989年12月22日,經國務院批準,將商河、濟陽兩縣和齊河縣的桑梓店、大王、靳家三個鄉劃歸濟南市。
            1994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德州地區,改設地級德州市,將原縣級德州市改為德城區。新建地級德州市行政區劃與原德州地區行政區劃相同。
            1998年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省級德州經濟開發區。
            1999年,德州市轄德城區、樂陵市、禹城市、臨邑縣、平原縣、夏津縣、武城縣、慶云縣、寧津縣、陵縣、齊河縣和德州經濟開發區,共2區2市8縣,67個鎮126個鄉5個街道辦事處。2000年夏季,德州市對鄉鎮進行了調整合并,轄2區2市8縣,77個鎮37個鄉11個街道辦事處。
            2006年4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為省級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
            2012年3月國務院批準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開發區
            2014年4月18日國家發改委初步提出將德州列為京津冀一體化城市,與首都經濟圈共謀合作發展。
            2014年11月,經國務院批復,撤銷陵縣建制成立德州市陵城區。陵城區人民政府駐地臨齊街道辦事處中興路155號,現在德州市齊河縣、臨邑縣即將撤縣設市。平原縣、寧津縣、武城縣即將撤縣設區已達成協議。

            行政區劃/德州市

            截止到2014年底,德州市轄德城區、陵城區、禹城市、樂陵市、臨邑縣、平原縣,夏津縣、武城縣、慶云縣、寧津縣、齊河縣11縣(市、區)和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兩派出機構。
            2014年底德州市鄉鎮、街道名錄一覽:
            德城區7個街道、5個鎮:新湖街道、新華街道、天衢街道、運河街道、廣川街道、長河街道、宋官屯街道、二屯鎮、黃河涯鎮、趙虎鎮、抬頭寺鎮、袁橋鎮。其中,長河街道、宋官屯街道、趙虎鎮、抬頭寺鎮、袁橋鎮由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運河街道由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管理。區政府駐新湖街道。
            陵城區轄2個街道、10個鎮、1個鄉:安德街道、臨齊街道、鄭家寨鎮、糜鎮、宋家鎮、徽王莊鎮、神頭鎮、滋鎮、前孫鎮、邊臨鎮、義渡口鄉、丁莊鎮、于集鄉。區政府駐臨齊街道辦事處。
            寧津縣轄2個街道、9個鎮、1個鄉:寧城街道、津城街道、柴胡店鎮、長官鎮、杜集鎮、保店鎮、大柳鎮、大曹鎮、相衙鎮、時集鎮、張大莊鎮、劉營伍鄉?h政府駐寧城街道。
            慶云縣轄1個街道、4個鎮、4個鄉:渤海街道、慶云鎮、常家鎮、尚堂鎮、崔口鎮、嚴務鄉、東辛店鄉、中丁鄉、徐園子鄉?h政府駐渤海街道。
            臨邑縣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邢侗街道、恒源街道、臨盤街道、臨邑鎮、臨南鎮、德平鎮、林子鎮、興隆鎮、孟寺鎮、翟家鎮、理合務鎮、宿安鄉?h政府駐邢侗街道。
            齊河縣轄2個街道、11個鎮、2個鄉:晏城街道、晏北街道、表白寺鎮、焦廟鎮、趙官鎮、祝阿鎮、仁里集鎮、潘店鎮、胡官屯鎮、宣章屯鎮、馬集鎮、華店鎮、劉橋鎮、安頭鄉、大黃鄉?h政府駐晏城街道。
            平原縣轄2個街道、8個鎮、2個鄉:龍門街道、桃園街道、王風樓鎮、前曹鎮、恩城鎮、王廟鎮、王杲鋪鎮、張華鎮、腰站鎮、王打卦鎮、坊子鄉、三唐鄉?h政府駐龍門街道。
            夏津縣轄2個街道、10個鎮、2個鄉:銀城街道、北城街道、南城鎮、蘇留莊鎮、新盛店鎮、雷集鎮、鄭保屯鎮、白馬湖鎮、東李官屯鎮、宋樓鎮、香趙莊鎮、雙廟鎮、渡口驛鄉、田莊鄉?h政府駐銀城街道。
            武城縣轄1個街道、7個鎮:廣運街道、武城鎮、老城鎮、四女寺鎮、魯權屯鎮、郝王莊鎮、甲馬營鎮、李家戶鎮?h政府駐廣運街道。
            樂陵市轄4個街道、9個鎮、3個鄉:市中街道、胡家街道、云紅街道、郭家街道、楊安鎮、朱集鎮、黃夾鎮、丁塢鎮、花園鎮、鄭店鎮、化樓鎮、孔鎮、鐵營鎮、西段鄉、大孫鄉、寨頭堡鄉。市政府駐市中街道。
            禹城市轄1個街道、8個鎮、2個鄉:市中街道、倫鎮、房寺鎮、張莊鎮、辛店鎮、安仁鎮、辛寨鎮、粱家鎮、十里望鎮、李屯鄉、莒鎮鄉。市政府駐市中街道。

            經濟發展/德州市

            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596.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0%。
            其中,*產業增加值增長4.2%;
            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0.8%;
            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4%。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1.1:52.9:36.0調整為11.1:51.6:37.3。人均生產總值45641元,增長9.3%。

            農林牧漁業

            2014年農林牧漁業增勢平穩。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01.6億元,增長4.2%(可比價,下同)。其中,農業產值331.5億元,增長2.6%;林業產值13.9億元,增長6.9%;牧業產值212.9億元,增長6.1%;漁業產值17.1億元,增長6.2%。

            工業

            2014年,工業企業穩步壯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914家。其中年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的法人企業72家,增加19家;過100億元的法人企業3家,增加1家。
            工業生產較快增長。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08.59億元,增長14.02%(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其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0.43%,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7%;非公有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59.53億元,增長14.72%。35個行業大類中,31個行業實現增長。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5.68%,食品制造業增長18.14%,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15.6%,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8.93%,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21.91%,汽車制造業增長25.76%,電器器材及器材制造業增長21.91%。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371.65億元,增長17.6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6.77%,占比較年初提升1.37個百分點。
            工業產品產銷銜接良好。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8.48%。在我市調度的116種工業產品中,71種產品產量實現增長。
            工業企業效益改善。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890.05億元,增長15.41%;實現利稅958.10億元,增長10%;實現利潤541.31億元,增長10.25%。虧損企業虧損額6.11億元?傎Y產貢獻率為26.57%,成本費用利潤率為6.60%。
            建筑業穩定發展。資質內建筑企業197家,完成總產值268.2億元,增長6.6%。完成建筑工程產值220.3億元,增長7.5%;完成安裝工程產值41.4億元,增長6.5%;全年簽訂合同額341.8億元,增長22.8%,其中,本年新簽合同額228.0億元,增長2.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913.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0.6%,在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積中,實行投標承包的房屋建筑面積為1360.6萬平方米,增長26.7%,占房屋建筑施工總面積71.1%。

            固定投資

            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61.3億元,增長16.3%。其中,*產業投資24.3億元,增長38.2%;第二產業投資954.5億元,增長12.7%,其中工業投資896.1億元,增長10.9%;第三產業投資982.5億元,增長19.5%。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由上年的1.1:52.1:46.8調整為1.2:48.7:50.1。其中,第三產業投資增長高于全市投資平均增幅3.2個百分點;A設施投資168.6億元,增長18.3%。工業投資中,技術改造投資561.8億元,增長34.6%,高新技術完成投資346.6億元,增長35.8%。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億元以上施工項目728個,增長17.0%,完成投資1171.6億元,增長27.9%。
            房地產開發穩定、銷售下降。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09.8億元,增長7.1%,其中住宅投資156.8億元,增長1.4%。房屋施工面積2085.5萬平方米,增長11.0%,其中住宅施工面積1686.7萬平方米,增長7.5%。商品房銷售面積452.0萬平方米,下降24.7%。商品房銷售額180.2億元,下降23.1%。

            其他

            201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116.8億元,增長12.8%。
            2012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5.07億美元,下降3.1%。其中,出口22.27億美元,增長9.9%;進口12.80億美元,同下降19.6%。
            2012年,境內財政總收入265.74億元,增長12.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1.26億元,增長14.2%。
            2012年,金融機構2012年年末各項存款余額2152.78億元,比年初增加228.56億元。
            2012年,實現保費收入66.6億元,增長14.7%。

            社會事業/德州市

            教育

            2014年,擁有普通高等學校4所,當年招生1.57萬人,在校生4.31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4所(調整后中職學校24所,成人中專0所),在校生6.59萬人(調整后中職學校在校生6.35萬人,普通中專在校生2448人,成人中專在校生0人);普通中學190所,在校生28.12萬人;小學937所,其中教學點148個,在校生41.34萬人;幼兒園863所,在園、班兒童14.59萬人。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成人高等學校在校生1.34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3所,在校生1474人。

            高等教育
            德州學院
            山東華宇工學院
            德州職業技術學院
            德州科技職業學院(大禹學院)

            職業教育
            德州躍華職業學校
            德州汽摩學校
            德州走四方學校
            德州新星職業教育

            文化事業

            2014年,全市擁有各類藝術表演場所8處,各類藝術表演團體6家,全年共演出1202場次,比上年度增加156場次;群眾藝術館1家,文化館11家,文化站133個;公共圖書館12處,藏書129萬卷(冊),同比增加10萬卷(冊);文物行政管理部門1處,文物保護管理機構9處,博物館、紀念館5處。擁有廣播電臺8座,電視臺3座。中短波轉播發射臺1座,發射功率31千瓦,調頻轉播發射臺9座,調頻轉播發射功率14.95千瓦;電視轉播發射臺11座,電視轉播發射功率59.35千瓦。廣播播出節目11套,全年播音時間48136小時;電視節目12套,全年播出時間60716小時。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100%。

            德州大劇院坐落于德州市文體中心東南角,東臨康博大道,南臨東方紅路。

            非物質文化遺產
            抬花杠
            古貝春酒傳統釀造技藝
            武城架鼓
            姑嫂墳的傳說
            運河船工號子
            馬堤吹腔
            武城旋餅
            吳忠八極拳
            四女寺的傳說

            醫療衛生

            2014年,擁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210處,其中:綜合醫院15處,中醫院11處,鄉鎮衛生院137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3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處,衛生監督所1處,衛生信息中心1處,婦幼保健院(所、站)12處,采供血機構1處,其他機構7處。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62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1027人,注冊護士9587人。全市醫療機構實際開放床位數21895張。

            體育運動

            2014年成功舉辦了第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全市27%的縣(市、區)、30%的鄉鎮(街道)和18%的行政村建成了相應規模的體育健身工程。競技體育成績顯著。共承辦5項*體育比賽,8項省級體育比賽。我市運動員在省級以上體育比賽中共獲得30枚金牌、12.5枚銀牌、11.5枚銅牌。

            社會保障

            2014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80元,增長9.5%;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7430元,增長12.6%。

            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135元,增長11.6%;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244元,增長15.0%。

            2014年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76.57萬、138.99萬(職工69.23萬人、居民69.76萬人)、34.52萬、57.86萬和38.03萬人。

            2014年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280元提高到320元。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09.12萬人,基礎養老金標準由65元提高到75元,為82.54萬名老年居民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7.31億元。

            2014年全市享受*生活保障人員23.43萬人,其中,城市3.78萬人,農村19.65萬人。五保對象1.29萬人,供養支出4929.2萬元。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81個,床位2.85萬張。社會福利企業23家,安置殘疾人員344人。[1]

            交通/德州市

            德州地處京滬、石德鐵路交匯點,京臺(福)高速、青(島)銀(川)高速、德(州)衡(水)高速、德濱高速和京杭運河穿越轄區,104、105、308、205等國道本區過境【其中G104、G105均由首都北京發出】,京滬高鐵、德龍煙鐵路。鐵路以及德(州)商(丘)、正在建設中。2006年德州被確定為全國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

            旅游/德州市

            禹王亭博物館(下轄禹城市境內)
            錦繡川景區
            海島金山寺景區(下轄慶云縣境內)
            長河公園
            京杭運河德州段
            新湖風景區
            蘇祿王墓
            文博苑(下轄陵城區境內)
            黃河故道森林公園(下轄夏津縣境內)
            董子讀書臺
            萬畝棗林風景區(下轄樂陵市境內)
            減河濕地公園
            紅壇寺森林公園
            *太陽谷景區
            陵城區東方朔公園、人民公園、顏真卿公園
            東方朔娛樂大世界(陵城區下境內)

            地方特產/德州市

            黃河鯉魚
            陵縣黑驢
            德州菊花
            德州西瓜
            寧津蟋蟀
            樂陵金絲小棗
            白玉鳥
            正宗德州扒雞
            禹城扒雞禹城泡子糕

            名人/德州市

            姓名
            事跡
            任繼愈
            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歷史學家,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
            王金銘
            南京國民政府追任王金銘為陸軍上將。
            左寶貴
            清末著名民族英雄。
            盧蔭溥
            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從政50多年,歷任軍機大臣,吏、戶、禮、兵、刑、工各部尚書。
            東方朔
            武帝時,為太中大夫,著名文學家。
            時傳祥
            全國勞動模范。
            禰衡
            漢末文學家。
            后羿
            夏朝東夷族首領。
            董養性
            曾任寧國府通判。
            顏真卿
            詩人、書法家。
            宋九嘉
            金朝詩人。
            邢侗
            明代詩人、文學家,兼長書畫。
            田雯
            清康熙三年進士。
            盧見曾
            先后任清朝四川洪雅縣知縣、潁州(今安徽阜陽)知州、兩準鹽運使(治揚州)、直隸諫州知州、永平府知府。
            宋哲元
            抗日愛國將領。
            王祝晨、王浩父子
            王祝晨是現代教育家。王浩是世界著名數學家、哲學家、邏學家和計算機學家,系教育家王祝晨先生之三子。
            孫清云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人、1954年10月、中共陜西省委副書記
            田玉書  山東武城人、民國時期北方棋壇代表人物。棋風綿密細致,被譽為“華北三杰”之一(和胡震洲、趙文宣并稱)。
            李之儀山東省慶云人、北宋詞人、朝請大夫、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崔立(?—1234年),金末大將。將陵(今山東省德州市)人。出身無賴,蒙古軍南下時,他參加河北地主武裝為軍官。1232年(金哀宗天興元年)在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圍城中,被任命為西面元帥。次年殺宰相,立梁王承恪為監國,自稱太師,軍馬都元帥,尚書令,鄭王。他以與蒙古軍議和為名,搜刮金銀送梁王和留汴皇族入蒙古軍營,欲效法劉豫為傀儡皇帝,后為其將領李伯淵等所殺。

            城市榮譽/德州市

            城市名片
            **
            生物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
            *功能糖城
            *體育產業基地
            *中央空調城
            低碳*突出貢獻城市
            *旅游城市
            **人文宜居品牌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金絲小棗之鄉
            *糧油食品城
            *京劇城
            *新能源之都
            *圍棋城
            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雜技之鄉
            國家火炬計劃新能源特色產業基地
            *投資價值的*新能源產業城市
            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
            *新能源產業城市




            類似“德州市”
            與“德州市”相關的網站
            亚洲高清三级黄色影院